8月1日,为深入研究刘杜镇山楂产业发展状况、打造乡村本土产业,对南流泉村山楂种植初步调研后,实践队成员们走进村中,直接与当地村民交流以便获得真实反馈,进一步探访当地山楂种植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光明中、南村都是以山楂为主的农业种植村,在与村民交谈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六七年前村里种植的作物仍然是玉米、花生等基本作物,认识到山楂能够带来更多收入后,近三年开始有少量村民开始种植山楂,大规模的山楂种植生产更是稀有。与南流泉村政府支持引导政策不同,村内会发放山楂苗,但在前期山楂苗成活率不够高,光明村一部分村民自发购买山楂苗进行种植,在质量上与南流泉村山楂相比并没有很大差别。村内成熟的山楂也会有人定期来收取,为村民提供了稳定销路。由于村里年轻人在外打工或者求学,进行山楂种植的大多是中老年,镇里派来技术指导人员进行培训只能够听懂较浅层次上的知识,近年来,由于山楂种植面积和规模逐渐扩大,供大于求,价格大跌,山楂价格逐年下降,同时近期冰雹灾害也给村里山楂种植带来一定损失,自然灾害对山楂产业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在光明南村和光明中村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距,光明中村政策和技术支持更加完善,为山楂产业发展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提供许多必不可少的需要。如何在扩大山楂种植规模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进而增收,成为光明村未来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践团成员接下来调查的几个村子都有着相似特征,在这几个村子中山楂种植还没有达到普及程度甚至只有单独几家在进行山楂种植。与清河村村民交流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地以花生和玉米种植为主,并没有普遍种植山楂,村民告诉成员们,一方面村委会没有就山楂产业进行普及和推广,大部分村民没有种植山楂的意识;另一方面在山楂种植前期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只能靠村民自己摸索,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这两方面制约着清河村山楂产业发展。新华村与围山村情况也是如此,村里同样以花生和玉米为主要农作物,谈到山楂种植情况,成员们了解到新华村村里大队没有推广过山楂种植,村民自愿种植山楂,自己摸索种植经验,在必要时会以每天100元的费用请来南、北流泉村人员给予指导。种植技术和山楂产业的推广是几个村子山楂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今日走访的两个村子初步落实“山楂小镇”建设,这两个村子分别是小田庄和魏家河村。这两个村子在山楂种植规模和质量上与南、北流泉村存在着很大差距,需要靠进一步发展来逐步扩大山楂种植规模,同时也可以借鉴南、北流泉村山楂种植经验。在对小田庄进行调查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村里大队近期对山楂种植进行普及与推广,从今年开始种植山楂,但目前还未形成规模种植与生产,村民仍然在观望山楂生产能够带来多少效益,进而进入下一阶段的行动。魏家河村村委会也对山楂种植进行必要推广,让村民们都了解到这一产业的前景,并且为村民发放山楂苗,村民们就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种植,魏家河村山楂种植已有四五年的基础。两个村庄在山楂种植前期都会请来南北流泉村里有山楂种植经验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在现阶段几个村庄受技术和政策的制约,都没能够形成大规模种植生产,在南北流泉村“甜红子”特色山楂种植带动下,周边村子发挥资源优势,逐步克服山楂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刘杜镇特色“山楂小镇”以南、北流泉村为代表,带动周边村落山楂产业发展,帮助众多村民脱贫致富,合理利用当地宝贵资源,将青山绿山建设成金山银山,在优化生态环境同时为刘杜镇村民开发出一条崭新道路。相信在村民共同努力下,未来特色山楂小镇会发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