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学院将提升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引导方向,以“在充分就业基础上的质量提升”为总原则,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觉把个人发展同国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依托行业背景,凸显行业特色,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第一,学院依托电力系统这一行业背景,在继续巩固省内各级供电公司这一重要就业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建立与电力企业关系,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2015年,国家电网校园第一批招聘中,最终有147人通过考试被国家电网录用,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6位;电气专业和自动化专业40余人进入五大发电集团;;与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项目研发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与淄博供电公司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同推进双方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学院学生可以在基地内接受各项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促进相关专业学生更好就业;与山东省各个地市的供电公司联合培养工程硕士,扩大了学院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为毕业生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学院不断开拓新领域,先后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广州供电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院毕业生到南方电网就业打下基础。学院还参加了第十届电力人才就业论坛,向国网各省级公司积极推介毕业生,与多个省外电网公司建立的初步合作意向,同时积极申请加入电力人才网络联盟,不断扩大学院影响力和辐射力。
第二,学院紧密结合IT行业特点,通过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引导学生依托专业背景开展社会实践、在合作共建单位建立适应学生上岗培训、实习、学分互认的就业阵地、着重做好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等措施,全面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学院组织电科专业学生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项目优势,利用假期时间到青岛软件园实践学习,在岗位上进行学术前沿交流、行业发展调研,与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技术难题公关,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学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打造IT行业联盟,开展电信、电科专业定向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积极了解相关行业就业信息,让学生明确定位,为就业做好准备。同时,由于部分弱电专业学生不愿意到省外就业,学院针对此项问题,专门从南方邀请部分企业领导和校友来学院与毕业生进行座谈和交流,为毕业生的就业拓展渠道、提升质量。
第三,学院与海尔集团联合启动互联网+创业训练营项目,培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互联网+创业训练营项目(Internet-based Maker Training Program,简称IMTP)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与海尔集团联合发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项目,涵盖了海尔集团生产、研发、市场所有领域。IMTP项目提供了创业的真实环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了解海尔文化、体验海尔转型的平台,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工厂,体验最先进技术,进行智能线体体验、创业大赛及互联工厂加速孵化器3个阶段为期100天的实践,并可优先获得创业协议绿色通道。IMTP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将全程跟踪,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并依据学生综合表现,对人与项目要求的匹配度做出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