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

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的前身是1994年由山东工程学院电气系与科汇电气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电气新技术研究所,2017年更名为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研究院下设电力线路故障监测与自愈控制、智能配电网通信、电子互感器、配电网过电压保护与绝缘、有源配电网运行与控制、开关磁阻电机5个研究室;建有电力系统模拟与仿真、智能配电网通信、高电压技术、中压配电系统、电气测量新技术、分布式电源并网、特种电机7个试验室。

主要研究人员23名,其中教授(研究员)1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9名。2012年获得了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称号。

研究院院长、学术带头人徐丙垠博士是国家级人才,担任山东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科技部“十二五”智能电网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TC57 WG17 工作组专家,国际供电会议(CICED)“配电网运行控制与自动化”分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国际供电会议(CICED)“配电网运行控制与自动化”分组主席;获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是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研究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以及山东电科院、福建电科院的电力科研团队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伙伴关系,长期与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计保电气有限公司、山东德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汇能电气有限公司以及淄博智能电网产业联盟进行产学研合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研究院坚持“跟踪前沿、突出特色、校企合作、落地生根”的科研方针,致力于电力线路故障监测、配电网自动化、开关磁阻电机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开发的新产品在全国大范围应用并远销英国、意大利、阿根廷、墨西哥、南非等40多个国家,产生直接销售收入近30亿,利税6个多亿;在电力线路故障监测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配电网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开关磁阻电机领域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研究院主持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1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技计划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EI收录200余篇,被引用1000多次),出版著作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与行业标准4项。

中心建设了国内第一套有源配电网静态模拟系统,用和原型系统具有相同物理特性的相似元件构成,能够模拟有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的正常运行工况与故障状态,特别适用于有源配电网保护、控制、自动化、故障自愈与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设备的实时测试与试验研究。建设的电机试验平台,能够用于各种开关磁阻电机以及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检测与试验研究。

目前山东理工大学与科汇公司正在联合投资建设智能电网研究院大楼,并在大楼内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配电网开放性试验室。试验室除用于学校的科研外,还可为社会,特别是当地电力制造企业,提供检测服务。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分布式电源的发展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工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智能电网技术方兴未艾。中心全体人员决心再接再厉,抓住机遇,努力奋斗,把中心建设成国际上有影响、国内领先的智能配电网新技术研发、测试与推广应用基地!

有源配电网静态模拟系统

 

智能电网研究中心规划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