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家庭及学校这种种因素的交织作用,使得许多大学生心理扭曲,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己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针对当前现状,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宣传活动,提高整个高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l、重视宣传,提高认识不可否认,目前,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我省的中南大学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工作开展得也不错。但是各个学校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一,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有的是领导认识不足,而更多的是非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教职员工认为与己无关。如何提高认识,集众人之力,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为了预防和控制学生心理障碍的高发率,增强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成长,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等媒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题材,提高师生员工对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

     2、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师资队伍

      ①有计划、有步逐的培训教师、管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让更多的教师及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有能力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有能力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

      ②对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特别要对那些心理亚健康和不健康的教工要进行心理辅导和调整。因为学生一天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与老师接触,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若教师人格不健全、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也会影响着人格尚未定型的学生。但反过来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学生的消极心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动力。

3、以活动为载体,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拓展交际的平台

     通过学生分会、团总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如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举办高质量的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各种学生喜爱的文体活动,尽量让哪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承担较重要的各类角色,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拓展交际的平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以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义务支教”、“社会调研”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获得丰富的情感体会,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加强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的能力,正确对待社会、家庭不利因素,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的心理品质

1、培养正确认识自我和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前立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五个大字:“认识你自己。”一个能正确认识自我又能客观评价自我的人是一个睿智、有自知之明的人。这种人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狂妄自傲。他能审时度势,对自己能力、才智和追求充满信心,敢于直面自己的人生,坦然面对挑战,脚踏实地,突破重重障碍,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哪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既不能用恰当的方式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又不能在挫折和失败中分析原因找出教训,只是一味地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或埋怨他人。

    我国每年培养数百万的大学生,而成功者却甚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自信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并且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在当今这个机遇与挑战、风险与成功并存的时代,在这个强调个性张扬自我的社会,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完善的个性和非凡的自信心,而只是长期陷入自卑、自贱、自怨的困惑之中,那么不但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事业的成功。所以,当代大学生要用客观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自我的优良个性。

2、正确对待贫困的现实,建立精神上的富有

    要善于接受现实、悦纳自我。贫困生与其他人在许多方面存在差距,这是客观事实,那就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坦然接受自己的优劣势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贫困生虽然客观条件不如别的同学好,但一定具有其他人所没有的资源和特点,这些都是实现生命价值不可或缺的因素。列出你的优点,即便是微小的部分也不可放过,你会发现自己的一些优点别人是无法达到的。贫困大学生从小经历生活的磨难,能吃苦耐劳,而这正是家庭优越者所缺乏的,也是步入社会所需要的。贫困生应该客观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一些优势,应发扬这些优点,同时要善于接受自己的缺点和劣势,扬长避短。只有认识到自身差距,才可产生动力、激活自身的资源,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贫困生还应认识到贫困包括物质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贫困,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真正的贫困在于缺乏知识、缺乏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手段。经济上的贫困是暂时的,而精神上的贫困才会终其一生。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的,可以从危机中看到生机,可以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可以从恶劣的环境中找到良性资源,在你战胜了困难的同时也获得了财富。

    贫困生可以通过逐步确立目标的方式重拾自信。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擅长的事情上,从中获取的乐趣和成就感,强化自信,驱散自卑的阴影,缓解心理压力和紧张。

    拿破仑曾认为:“信心是不可能‘这一毒素的解药’。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当你有强大的自信心去推动你的成功的车轮,你就可以平步青云,无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岭。”正是这一强大的自信心,使得35岁的那破仑登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的宝座。   

 3、正确理解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社会不公现象。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你不可能要求社会适应你,而是要让自己学会去适应社会的种种现状。关系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际才干,即使通过关系暂时获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是不能长久的,一但关系发生了变化,就将“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自己具备实力,才能永保竞技场上胜利者的地位。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心身健康发展

    1、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健康心理学”等选修课、必修课或讲座,开展心理训练,帮助大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各种形式开展心理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心理健康教育课要防止纯理论灌输,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多开展心理训练活动,  增强学生的受挫力和自信心。如针对新生适应问题,课堂内容的设计可以有:人际交往、首印效应、分离经历、交流的艺术、自我探索、情绪的表达与控制和团结协作等。让学生在课堂训练和角色扮演中获得新的感受,并将感受带回到生活实践中加以巩固,从而提高心理适应性。

  2、建立心理档案和心理咨询机构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的智力、个性、潜能、特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测,并将结果输入电脑,进行分析处理后而建立起的学生个体心理资料。它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依据,它为学校各项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提高教育和教学效率,而且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及时自我调适发展中的心理障碍。为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预防心理问题产生,学校还应广泛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较完备的心理咨询机构。学校心理咨询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采取个别咨询,个别疏导。对群体性的问题可采取团体咨询,网络咨询的方式。要求咨询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来访者要以满腔的热情,诚恳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方式,严守保密的原则,静心倾听他们的倾诉,启发、引导他们解除心理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恢复心理平衡,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康成长。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立体育人环境,建立和谐校院

    1、建立学生的家庭联系网,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要经常与其家长联系,互通情报,及时反馈该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求得到家长的配合;家长也要主动关心自己子女在学校的情况,经常进行一些有益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和示范,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   

    2、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心理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严肃活泼、松弛有度的作息安排,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及健康的人际关系。都可以成为一种心理背景,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情趣和色彩。反之,呆板的生活节奏,沉闷、压抑的校园氛围,则很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全体教工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尊重学生,首先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引导他们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以合理的手段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需要,一味地把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那么,这种在没有学生认同情感基础上的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公民,我们应当尊重法律赋予他们的一切权利,不可简单粗暴地压制学生的合法权益。第三,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同专业、不同年纪、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地域环境的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与行为,因而必须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一些有偏颇和缺点的学生,不能从定势心理、刻板印象出发来评价他们,更不能冷眼相看。应以诚相待,用关心唤起信任,用温暖启迪觉悟,求得相知。只有相知,才能相容;只有相容,才能使他们敞开心灵之门,接受精神雨露的浇灌。学校要培养“社会人”与“文化人”,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要让学生懂得,社会人必然是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教会学生适应环境,能够妥善处理自身事物,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学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局势,关心我们生存的社会,关心朋友,体谅父母,珍惜友谊,善待他人,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人。

    3、学校应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

    4、学校和社会应关注贫困生。学校和社会通力合作,一些愿为贫困生提供帮助的企业,多为贫困生增加勤工助学的岗位,尽量是劳务型岗位和智力型岗位的组合,使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学以致用。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可以避免因获得无偿援助而过度伤害他门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自我肯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学校、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生自立自强榜样的宣传。通过宣传倡导自立自强的同时,还为贫困生提供了一些指导和借鉴,同时提供莫大的精神鼓励和实践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如果不集家庭、学校、社会多方的力量,是很难取得显著成效的。因此,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体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高校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项目,更是国家和政府应该大力支持的重点项目,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